青年摄影家的理想
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上涌现出众多优秀青年摄影人。尽管他们专业背景不同,生存现状各异,但对摄影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困惑,更有自己的追求。他们的一些作品和想法,让作为评委的各位摄影界“大咖”有时也会感到惊讶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上,获奖参展的青年摄影人郗文臻有一点点小“心塞”:“在展览现场,我的一幅作品被挂反了。”当她把这件事略带委屈地说给大家听时,大展评委、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略带开玩笑地安慰她:“这正好说明你们年轻人的作品,给人的可思空间特别大,有任意解读的可能性。这是好事!”
这当然只是一个小插曲。事实上,在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上,郗文臻的收获远远超过她的预期。虽然不是摄影专业出身,但郗文臻对摄影的理解一点也不业余:“我觉得一件作品的呈现,绝不仅仅是最终的图片,还有它的编辑、它的输出、它的展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正是在这些综合的能力上,年轻人有很多欠缺和不足之处,需要借助青年摄影大展这样的平台更好地去学习。”
郗文臻只是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上涌现出的众多优秀青年摄影人中的一位。尽管这些青年摄影人或者经过专业学习或者是非专业出身,或者专职从事摄影工作或者只是把摄影作为业余爱好,专业背景不同,生存现状各异,但他们对摄影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困惑,更有自己的追求。他们的一些作品和想法,让作为评委的各位摄影界“大咖”有时也会感到惊讶。郗文臻自言,“我们年轻人对未来的想法有很多,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脚踏实地地去一步一步实现。”然而,在“大咖”们眼里,由于青年摄影人都远未定型,这与其说是他们的普遍特征,不如说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我觉得这次参加青年摄影大展最有意思的事就是能看到我的同龄人是怎么观察这个世界的,是怎么去思考一些问题的。”青年摄影师贾代腾飞表示。他现在供职于《长江日报》,是一名摄影记者,获过中国新闻奖,还参加过“荷赛”大师班,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专业摄影师了。对他而言,他自己当前的方向,或者说困惑,就在于“找到自己”:“我们每个人之所以独立存在,就是因为我们的个性。我说一句话,别人马上能听出是我,但是当别人看一组照片时,可能就找不出哪张是我自己拍的。5年前曾经有老师说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我自己,所以这5年来我一直在反思我自己。”
同样作为摄影记者的青年摄影师王敬,对新老两代摄影人的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创作的不同一直保持着关注。在他看来,现在很多摄影记者没有静下心拍照片,只是讲一个简单的图片故事,没有深度挖掘一个题材。“很多老前辈的很多作品都是经过多年的积淀完成的,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是通过一些创新的手法很简单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题材,这个题材在深度上跟老前辈比差很多。”同时他认为,数码时代和胶片时代的摄影师成长不一样。胶片时代摄影师都是想好再拍,数码的摄影师都依赖于后期,“其实很多东西是后期解决不了的”。
去年7月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袁柳,现在在一家高校教授摄影。袁柳用自己的亲身体会介绍说,青年时段是迷茫期,想要自由,又想要稳定的生活。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与她同届的学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很多毕业之后不再从事摄影的工作了,“很多人是很可惜的,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本来也可以分享出一些精彩的东西出来”。
在众多的青年摄影人中,王伟辉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他现在在广州读大三,但他从高中开始就自己接触摄影了,“当时的话家庭也不是很富裕,买不了好器材,所以就从手机摄影入手,到现在基本上90%的作品都是手机做的”。他觉得,年轻人都比较关注器材,“好像要有很好的器材才能玩得起摄影”,但现在手机摄影起来以后,进入摄影的门槛已经低多了。而且,由于电脑、手机、互联网都在快速发展,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包容性非常重要,希望老一代摄影家会包容90后的创作”。
……
面对这些充满活力而又富有创造力的青年摄影人,新华社摄影部国际室主任吴晓凌深有感慨:年轻摄影人的作品可能不是特别成熟,但并不希望他们沿着我们的路做更成熟的作品。“诞生在摄影最初的年代的大师特别辛苦,也特别幸运,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无垠的宇宙,可以尽情挥洒。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每个星星都有名字了,没有我们的位置了。怎么办?”所以,年轻人不断去拓宽摄影的疆域,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省摄协主席刘志超则特别强调了青年摄影人的观念创新和风格创新。“观念不创新,摄影很难提高。”他表示,我们现在的摄影作品缺的就是原创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甚至是不可复制性。摄影决定性瞬间的特性,使得有一些精彩的照片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无法再重拍一张。所以年轻人要首先敢于在思想上打破桎梏,设计自己的风格。
“不管你拿什么样的相机,用什么样的器材,或者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摄影就是一个生活方式。对于青年摄影师来说,以后怎么做,能达到什么水平,这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首先热爱摄影,把摄影放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很特殊的位置。”中国摄协副主席王文澜送给青年摄影人的话,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