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的痴迷
人民书画网
2017-10-30 10:41:52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在两宋时期的319年间,除了宋徽宗赵佶,痴迷绘画的帝王还有不少。
北宋太祖赵匡胤,尽管史籍中未见他作画的记载,但他对画家却是青眼有加。在灭蜀之后,他立刻就将后蜀宫殿画院的画家们诏至东京汴梁,并给予很好的待遇。如闻名画家黄居就被颁发翰林待诏、朝请大夫、寺丞、上柱国,并赐紫金鱼袋,官及二品。
第二任皇帝太宗赵匡义则是“富艺多才”,酷爱书画,乃至动用国家权力“诏全国郡县收访前哲墨迹图像”,设置“密阁”,专门收藏书画。他还使用他的一个亲属孙四皓做“星探”,在社会上发现并收罗绘画人才进入“翰林图像院”,为画院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仁宗皇帝也是一名“业余画家”,史籍说他“遇兴援毫,超逾庶品”。他特别喜欢画菩萨像,曾命令将他画的龙树菩萨雕版铸模,许多印制。
神宗皇帝则喜欢山水画,特别是大画家李成的著作,是一个超级李粉。画院画家郭熙学习李成最有成果,因而他特别器重郭熙,以至于皇宫之中“一殿专背熙作”。
南宋的高宗赵构,《画继补遗》中说他“天纵多能,书法复出唐宋帝王之上。而于万机之暇,时作小笔山水,专写烟岚昏雨难状之景,非群庶所可企及也”。此说尽管过于夸大,但他酷爱书画却是现实。正是因为他的酷爱,北宋消亡之后,在国势柔弱不堪的状况下,他仍然活跃康复画院,召集流散的画家。他还常常亲临画院观察辅导作业,并为画家们的著作题跋,保持着与画院画家的亲近触摸。
因为帝王们的演示效应,一时之间,上至皇室大臣,下至百官众吏,挥毫作画俨然成了一种社会时髦。而关于一般布衣画家来说,倘若能更进一步,成为“翰林图像院”的一员,那就像“入仕”“及第”一般荣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