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的我国艺术情结
人民书画网
2018-02-06 19:08:50
阅读:次
核心提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神宗献上了一幅地图,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6字。这份礼物在现在看来家常便饭,可在古代却极为可贵。人们关于国际认知的匮乏和技能的困难,使得制作的地图很难精准,且错误百出。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舆大发现不只影响了国际发展的格式,也彻底推翻了人们对所日子国际的知道。地图制作技能也不断腾跃。
利玛窦所制作的这幅地图结合了中西最先进的地舆研究成果,可谓其时国际上最为准确的国际地图。与现在的国际地图也很挨近。
这幅地图以不同颜色区别五大洲(其时还没有发现大洋洲),山脉以写景法描绘,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则以深绿色绘出水波。在地图圈外还绘有九重天图、六合仪图、日食图、月食图等小图,包含了地舆、地舆方面的知识。
在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在各个海域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绘陆上动物共8头,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
不过利玛窦制作《坤舆万国全图》时,可能是为了投合统治者,改变了其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心的格式,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国际地图的中心,这样,我国就天然而然坐落该图的中心。这种布局在我国地图学中沿袭400年,创始了我国制作国际地图的形式。
万历三十年(1602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曾出资刊行《坤舆万国全图》。但后来,《坤舆万国全图》的刻本在国内失传。而南京博物院保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且唯一的据刻本摹绘的国际地图。这幅地图乃至保留了母本的悉数序跋,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