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柔肠:石鲁笔下的荷花革命
人民书画网
2025-03-18 13:11:48
阅读:次
核心提示:
站在石鲁那幅《荷塘清趣》前,我分明听见了宣纸的呻吟。老先生的笔锋像淬过火的钢钎,每道墨痕都带着金石之音。你看那荷茎,分明是华山苍龙岭的岩脉,起笔处墨色浓得能滴出松脂,收笔时却陡然悬针,在宣纸上犁出深褐色的沟壑。这哪是画荷?分明是李太白醉后挥剑,斩出的半壁河山。
可奇就奇在这刚猛里裹着万般柔情。当笔锋行至花瓣边缘,忽而化作绣娘指尖的银针,在丝帛上绣出晨露的微芒。那些用枯笔飞白勾出的水纹,分明是汉乐府里"莲叶何田田"的韵脚,在纸上游走成潋滟的波光。最妙是那将舒未舒的荷花苞,两笔胭脂红在焦墨残叶间若隐若现,恍若长安城闺房里偷抹胭脂的小娘,羞怯里藏着倔强的春意。
石鲁作画时必焚沉香。香雾缭绕中,他左手攥着颜鲁公的《祭侄文稿》拓片,右手提笔便似提刀。荷梗的转折处,分明是书法里的"折钗股"笔法,墨色由浓及淡,恰似关西大汉唱秦腔,声腔里裹着黄土高原的烈风。可当笔锋触到荷叶边缘,忽而化作仕女簪花,用宿墨积出朦胧的雾霭,让整幅画面在雄浑中透出江南的氤氲。
画成那夜,石鲁在画上题了李白《清平调》中的句子:"露似真珠月似弓"。月光透过窗棂,正照见那些枯笔飞白处,恍若宣纸上裂开的水晶裂纹。这刚与柔的辩证法,恰似长安城墙上斑驳的箭痕里,钻出的半枝野蔷薇——带着历史的沧桑,却倔强地开着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