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人民艺术 正文

墨池映月:王羲之的笔锋与魏晋风流

人民书画网  2025-04-18 13:29:12 阅读:
核心提示:

  永和九年的暮春,会稽山阴的兰亭曲水正泛着粼粼波光。王逸少蘸饱了松烟墨的狼毫悬在素绢上方,衣袖被春风撩起,恍若云霓垂落。这一瞬,整个魏晋的灵气都凝在了他的笔尖。

  他想起十二岁那年在卫夫人书房,砚池里沉淀的松烟如同夜色初染。"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老师的声音裹着沉水香袅袅升起。那时的他尚不知,这些看似寻常的笔画,将在未来化作穿越时空的舟楫。当卫夫人用枯笔在纸面拖出飞白,恍若雁阵掠过苍梧,少年羲之突然明白:书法原是天地呼吸的具象。

  及至弱冠,他在琅琊王氏的藏经阁流连。秦汉竹简上的篆隶残章,像未褪尽的月色浸透麻纸。他临摹《乙瑛碑》时,总错觉那些方正的汉字会突然舒展筋骨,化作青铜鼎彝上的饕餮纹路。张芝的草书中藏着河西走廊的朔风,钟繇的楷书里泊着洛水秋波,他像海绵般吮吸着这些矛盾的意象,任它们在胸中激荡成水墨漩涡。

  那个改变书史的春日,他其实并无刻意。只是将黄酒微醺的恣意,化作了笔锋的跌宕。当"永和九年"四个字洇开时,他仿佛看见东汉的隶书在纸面起身,抖落满身尘埃,蜕变成行云流水的今体。绞转处暗藏篆籀的浑圆,折笔时乍现隶书的筋骨,这是跨越四百年的对话,更是对书体演变的温柔篡改。

  曲水流觞的杯盏停驻在石砚旁,他顺势以觞为笔洗。墨色在青瓷壁上氤氲出兰亭的山水,笔锋游走处,汉字不再是规整的符号,而成了会呼吸的生命体。当"后之视今"四个字力透纸背,他听见竹林深处的斑鸠突然噤声,仿佛整个会稽山的生灵都在屏息凝视这场笔墨盛宴。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