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人民艺术 正文

苍翠古柏下的对话

人民书画网  2025-07-01 14:28:00 阅读:
核心提示:

 

  1942年的夏日,正值战火纷飞的岁月。徐悲鸿坐在愚趣斋中,手执画笔,凝神屏气。他望着宣纸上的空白之地,仿佛能听见远方马蹄翻腾、尘土飞扬的声音。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将心思沉入脑海中那棵根植已久的古柏之中。那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而是一位历经风雨、静默不语的智者,默默伫立在时间的河流边。它的枝干虬劲、叶片婆娑,笔下即将生出的图景,在他心中已铺陈开来。

  古树占据了整个画幅的中心位置,它枝条舒展,如长者伸出的手臂,在风中讲述过往。树下,一匹棕色的马低着头,在树荫里静静吃草,鬃毛贴着光影起伏,肌肉线条随着笔触跃动。画面远处,一匹健硕的马奔腾而来,蹄声仿佛撞击着纸面,在静与动之间,生命的张力被无限扩展开。那不是寻常的笔法,是心中意象和现实世界的交汇。

  这幅画采用了传统水墨画的简练方式,墨色浓淡不一,随心而动。枝干由干笔扫出,苍劲老辣,墨色如古树斑驳的年轮,在宣纸上层层叠叠。树叶则轻点而出,如风拂细雨,不拘形似却胜于形似。徐悲鸿借用西方的光影技法,将块面分布在骏马的身躯之上,强烈的体积感令观者几乎可以感受到马的呼吸与肌肉的颤动。他用心捕捉着自然的魂魄,把画作当成一次沉重却又温柔的倾诉。

  那一年,悲鸿把这幅画送给了一位捐资劳军的朋友——怀君先生。画上题着一行小字:“怀君先生以万金劳军,悲鸿在愚趣斋写此赠之。”落款的印章,是他一贯使用的“徐”、“悲鸿”二印。在动荡岁月中,一幅画成为一段深情厚谊的见证,也是一位艺术家对山河与生命的沉思。《柏树双马图》,成了他笔下的风骨,画中藏着他的敬意、忧思与不息的希望。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