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艺复兴理论 正文

马蹄声中的光影

人民书画网  2025-07-01 14:34:20 阅读:
核心提示:

 

  徐悲鸿一生痴迷于马。他觉得马是最接近人的动物之一,有情绪、有意志,还有难以驯服的灵魂。他用尽一生去理解它们。而在1942年那个焦灼的夏日,他再一次以墨笔呼唤出心中马的身影,只为献给一位心怀国家的朋友。

  画中的柏树宽大如伞,遮蔽一方天地,它的身姿不华丽,却极具分量。枝条苍劲有力,每一道线条都如锤子砸在纸上,铿锵有声。在那阴影之下,一匹马安然低头,轮廓沉稳。它静得像一块石头,但那石头却有温度,仿佛下一刻就能抬头起身奔跑。

  远方的马则不同,它飞驰而来,前腿高高抬起,尾巴随风舞动。那匹马像一首无声的诗,自由而坚定。徐悲鸿用层层墨色堆叠,强化了它的立体感,赋予它冲破纸面的力量。他不只是在画马,更像是在雕塑一颗不屈的心。

  题款写好之后,他收笔。房间里光线柔和,画作仍未干透,但他知道,这一幅作品已经完成。他将它轻轻卷起,托人送给怀君先生。画中马在树下等待,在远方奔腾,不是在描绘现实,而是托付希望与祝愿的媒介。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