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缕绢素上的道意流光
人民书画网
2025-07-09 13:51:12
阅读:次
核心提示:
赵孟頫在晚年常喜欢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写字。他选用绢本作为载体,因那细密如丝的纹理最能承墨。那一晚,他将《黄庭经》铺展开来,在昏黄灯光下展开笔墨。笔蘸浓墨,落在绢面之上,如行云流水般舒展。屋外风声轻拂,他却如石坐般安然不动,仿佛天地都已静止。
他写这卷经时,用的是小楷。小楷需专注,每一笔都不容疏忽。赵孟頫心中早已将《黄庭经》反复吟诵过数遍,文句熟烂如常。书写之时,他仿佛在默念,心手合一。那些讲养气养神的文字在他笔下流淌而出,如一股潺潺溪流,既清且远。他的神情安稳,目光温润,一如经中所述的“心静神安”。
每一个字都像有了自己的呼吸,它们排列整齐,在绢素上宛若点点星辰,彼此呼应却不相扰。赵孟頫从不苛求形式的完美,他更看重字中传出的心意。写字时,他的心像深井,一片澄澈;他的笔像微风,缓缓吹拂。看他写字的人常说,那字有气息,像能呼吸一般,有生命,有静气。
数百年过去,这卷绢本仍保存完好,被视为珍宝。观者面对此卷,如同置身一片古林,风从林间吹来,携着古人的气息。赵孟頫虽早已逝去,但他留下的字迹,如丝缕光线,照亮后人修心之路。人们常说,书法是书者的镜子。这绢素上的墨迹,映照出的,是一颗澄明清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