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帖之中起波澜
人民书画网
2025-07-09 13:52:01
阅读:次
核心提示:
赵孟頫从青年时代就对古帖着迷。他搜罗历代碑帖,尤其偏爱王羲之。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二王”的笔法,常对着古帖默默沉思。他不是盲目临摹,而是在其中寻找书法的神韵。他曾言,得羲之神者昌,失其骨者必乱。
当他决定用《黄庭经》来进行小楷练习时,他已将王羲之的字理解得极深。他不再拘泥于线条外观,而着重追求书写时内在的气韵。他知道,字的形态可学,字的精神却难得。他在写此经时,心中如明镜,不起波澜,却藏万象。
那一卷写成之后,许多人争相观摩。有老学者惊叹:“赵氏此卷,已通羲之之精。”他听后微笑,不置可否。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是否在字中安顿了自己的心。他写字如写心,纸上是线条,也是心迹。
如今读这卷的人,若未读过王羲之之法,或许只觉其美,却难明其深。而了解古帖之人,会从中看到一位后人如何与前贤对话,又在其中起波澜。他并未超越古人,却在古帖之上写出了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