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画引入指纹肌理 打造“可识别的面孔”
人民书画网
2025-11-04 14:24:33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在一次以“当代人物画探索”为主题的联展上,一组以“指纹面孔”为题的水墨作品引发关注。画家在创作人物肖像时,并未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的细致刻画,而是在人物面部保留大片空白,再用放大处理的指纹纹理轻轻罩染,如同为人物“印上”一枚独一无二的肌理。远观时,画面只是层次丰富的墨块与线条,近看则能辨认出清晰的指纹螺旋,让观众产生一种“这张脸有真实体温”的错觉。
画家介绍,这一系列作品的灵感正是来自于篆刻艺术中的“指纹融印”实践。他认为,人物画最难之处在于表现人物的精神和身份,而指纹作为“无法复制的个人密码”,恰好可以成为“身份”的视觉象征。在创作过程中,他首先用毛笔勾勒人物轮廓和衣纹,再用拓印、拼贴等方法将自己指纹的局部纹理转移到面部或手掌区域,再以淡墨和色彩进行统一处理。这样既保留了中国画特有的虚实关系和水墨韵味,又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印”“画”关系的重新建构。
评论人士认为,这类作品深刻体现了“印外求印”的方法论在绘画领域的延伸。传统意义上的“印章”局限于画角,一角或数角;而“指纹肌理”的引入,则打破了印与画之间的空间边界,将“印迹”融入人物肌理之中,使整个画面成为一枚巨大的“人之印”。这种做法提示我们:印的本质并非只是方寸之间的红白对比,而是一种关于“身份”“记忆”“存在”的视觉符号系统。当篆刻思想由印面走入画面,绘画语言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变形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