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紫砂艺术 正文

紫砂产业的变迁

人民书画网  2017-03-21 17:49:41 阅读:
核心提示:

 

  紫砂文化产业呈几何级数般增长

  当代紫砂文化与紫砂收藏热,可以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台湾。当时宜兴从事紫砂壶制作的工匠仅有500人左右,产品一度供不应求。而那时的紫砂壶基本上是通过香港转口至台湾的,香港作为紫砂壶销售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的中转站,也为当地的紫砂壶市场的繁荣起到了近水楼台的优势。

  上世纪90年代,紫砂壶的价位节节高升。1994年5月6日,顾景舟的一把紫砂壶作品在宜兴陶瓷公司进出口部被香港藏家以74万港元(按当时的汇率,约合100万元)竞价买走,创造了顾景舟紫砂壶在市场上的第一次天价。从此,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师的作品价格开始逐年上升。

  进入21世纪后,紫砂壶从业者呈几何级数增加。由于紫砂壶的制作可以一个人独自完成,越来越多的紫砂创作者开始意识到,工厂化集体劳作并不是紫砂艺术创作的最好形式。自古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制作更适合于紫砂壶的创作,于是,宜兴紫砂工艺厂进入了破产前的改制,以全新的紫砂艺术工作室取代了先前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和创造力,紫砂壶市场上开始出现许多崭新的款式、风格,进一步推动了紫砂文化的发展。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