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紫砂艺术 正文

明末清初说紫砂

人民书画网  2017-06-13 09:40:23 阅读:
核心提示:

 

  时大彬是此期间最负盛名的紫砂大师,初步拷贝供春,做大壶,后来结识了陈继儒、王世贞等闻名的书画家和专家硕儒,深受启示,而改制壶型,以愈加习气文人阶级寻求浓艳超俗的审美风气,并发明了一整套合理而完备的紫砂制作技能和工具,奠定了我国紫砂名陶的方位,进入紫砂发明的老练期,此期间紫砂器与前期有了显着的改观,涌现出不少紫砂名人。

  时大彬的著作憨厚妍雅、实兼其长,妙趣横生。陶土以内杂以金砂,用拍筒身或镶筒身手艺制作,初制大壶,游娄东后始作小壶,流与把选用前期的“镂孔塞泥法”与壶身相接,流与把上留有指螺纹和标识,款法用竹刀刻之,书法传神,在《黄庭》、《乐毅》帖间,世人无法仿。

  1。质料质料:为原矿料,铺砂和分配砂,外观颗料显着,壶身常夹金砂,壶面质感丰厚,著作手感舒服,因用料实在,故重量仍侧重,但色彩较前期丰厚,呈灰褐、紫褐、黯肝、砖红、冷白等等。

  2。练泥与烧造:练泥,采矿后天然风化再用木杵舂之,然后浸入水池,取浮面细砂泥,练熟后再制作器物,故胎骨较粗,约20目~ 30目,颗粒显着、丰满,肉眼能看到颗粒状云母、石英,2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外表,胎身显着高低不平。因温度不易把握,有加热过温或欠温景象表如今壶上,声响多为缸声,较沙闷,底子上无钢声。

  3。制作技能:选用全手艺拍筒身或镶筒身制作,流与把选用镂塞法,接口部痕迹显着,不作刻意润饰。有些壶身有指螺纹。型体以大为主,通常壶流为三弯,接口在壶身基地,流下部弯形较直,外径较粗大,流上部位较细。把型较大,多为耳型,上端显着粗于下端。直流,有向上之意。其技能如瓷器相同为典型的“粗大明”特色。

  4。艺术个性:外型以光货为主,不作装修,少数著作在嘴与把上稍以龙口、凤作装修,技能上不精密装修,整壶显得古拙、高雅、大气、慎重。有用功用较强,但也有仿瓜果形状及捏塑装修著作。初步有佛像、动物等外型摆件。名家辈出,个性各异。

  5。印款特征:底子上以竹刀或钢刀刻底印、舌沿、流下,并附干支纪年号,楷书为主,盖内、把下无印款。有少数壶在底内盖篆体印章,但壶身刻字均在明末陈用卿制壶今后。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