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走出“收藏柜” 年轻人把传统器物泡进日常生活
人民书画网
2025-11-04 14:43:06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在宜兴丁蜀镇的新茶空间里,记者看到一幕颇为“反差”的场景:一边是玩壶几十年的老藏家,拿着放大镜细看泥色、刻款与壶型;另一边,是穿着卫衣、背着相机的年轻人,一边用手机拍短视频,一边端着刚买的入门紫砂壶小心翼翼地试泡新茶。曾被视为“中年专属收藏品”的紫砂器,正被越来越多年轻人重新理解——不再只是柜子里“供着”的艺术品,而是桌面上真实可用的生活器物。
业内人士分析,紫砂热度的回归,一方面得益于社交平台的传播。大量关于“壶养成记”“从一块泥到一把壶”的短视频,让年轻人第一次直观看到紫砂制作的完整过程:拍泥、练泥、镶身筒、接嘴把、镌刻落款,每一步都带着手工痕迹和工艺温度。另一方面,一批新生代紫砂艺人开始主动走出传统小作坊,与设计师、茶品牌合作,在保留传统筋囊器、光素器比例与结构的基础上,引入更适合办公桌、户外露营的小容量壶型,甚至出现了“紫砂冷泡壶”“紫砂随行杯”等跨界产品,让紫砂从“收藏圈”走向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与此同时,市场也在经历一轮“理性重估”。在经过前些年的炒作与价格泡沫后,越来越多消费者学会从泥料、工艺、作者综合评价一把壶的真正价值,而不再迷信所谓“限量”“题材故事”。宜兴当地正在推动泥料溯源与从业人员备案,加强对“化工壶”“代工壶”的规范管理;部分平台也开始上线第三方鉴定服务,帮助初入门者降低试错成本。业内专家提醒,紫砂终究是“器”,最重要的是“用得顺手、看得顺眼、养得安心”。当一把壶不再被神话,而是回到“人—茶—器”关系中,紫砂文化才可能真正进入更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停留在少数人的投资标的和谈资之上。

